跳转至内容页
打开网站导航
_BRO2270-r.jpg _BRO2270-r.jpg

测量以提高

2030 年目标:以经过验证的科学方式测量我们在三个排放范畴内全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全部直接和间接排放量。

目前关注领域/主题
  • 制定评估组织内排放量的方法。
  • 制定优先考虑减排行动领域的框架。
2021 年行动目标
  • 将环境报告纳入公司财务报告制度中。

我们是一家关注“测量以提高”的公司,我们非常关注真实影响。这是我们制定 2030 年目标的重要原则,以确保我们了解自己的真实运营情况和我们的价值链,以便我们重点关注关键领域。我们花费大量时间来确定用以监控公司未来发展的最佳可能工具。

自 2010 年,我们开始就范畴 1 和 2 排放量以及物流和旅行相关范畴 3 排放量进行报告(见参考资料)。我们的报告基于《温室气体协议》概述原则的简化版www.ghgprotocol.org。2019 年,我们与外部顾问 Klimakost/Asplan Viak 及 Material Economics 合作发起了一个项目,以评估报告中的范畴 1、2 和 3 排放量。https://laerdal.com/globalassets/images--blocks/themed-images--blocks/sustainability/klimakost-report-on-laerdal-june-2020.pdf

评估与公司责任相关的全部三个范畴的总体二氧化碳当量 (CO2e) 排放量。这表示要做出重大转型并改变以下认识:我们相当大的 CO2e 排放量是由我们的价值链产生,但是这并不受我们决策的影响。想要改变此类决策,我们需要了解其影响。

我们从筛选流程中了解了可用于评估总体 CO2e 排放量的替代报告方法。结合两种方法,我们可评估运营中造成的全部排放量,材料中产生的 CO2e 排放量定量以及不同脱碳化行动的影响。我们继续推进,将 2019 年视作实施新标准的第一年。

方法 1:基于财务报告的输入-输出分析 (Klimakost/Asplan Viak)

输入-输出分析是一种研究经济体内不同部门间相互关系的方法。该方法可延伸至相关环境信息,以评估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量。通过计算和追溯经济体内不同部门间相互联系的需求,可评估各部门造成的排放量。

我们在分析中通过多地区输入-输出 (MRIO) 模型 EXIOBASE 3 https://www.exiobase.eu/index.php/about-exiobase对财务数据进行了处理,以评估公司的总体排放量。

优势

  • 提供我们运营中产生的总体排放量介绍。
  • 进一步监测排放量的可能方法。

不足之处

  • 提供了总体排放量概述,但没有提供各种材料的详细信息。
  • 价格和货币浮动也可能影响结果中的详细信息和各要素。

方法 2:评估产品内置元件的碳排放量 (Material Economics)

内置元件 CO2ev 评估是一项基于销量和各产品组成预估值在成品上开展的自上而下材料评估。

分析基于 70% 销量(以重量为单位)的预估材料组成开展,包括四大材料类型(塑料、电子元件、钢和纸质/硬纸板)。排放量因素包括所选材料的内置元件排放量,即原材料提取和生产造成的排放量。排放量因素基于平均欧洲值计算,如总体塑料含量。

优势

  • 可定量分析不同领域,以减少材料 CO2e 足迹,就如何从材料上减少排放量提供更好的见解。

不足之处

  • 材料基于欧洲数据,因我们是一家全球性公司。

我们相信结合两种方法,然后与外部合作伙伴交叉校验结果,将成为一种优势。

对于许多排放类别,减排解决方案通常相对简单——如生产工厂向可再生电力转型。在这方面,基于输入-输出分析评估总体 CO2e 足迹可为制定明智决策提供足够信息。通过使用此类方法,监测和比较每年的排放量也成为可能。

对于公司材料使用中产生的排放量,评估通常更为复杂:CO2e 足迹取决于产品的材料构成及回收利用材料和纯净原材料所占的比例。同时,减少排放量通常是一个宏大目标,包括从产品流通到更大范围的内部和外部回收利用材料以及供应链上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更多可持续性报告中的信息:

 帮助拯救生命

我们致力于实现帮助拯救一百万人生命的目标,并且致力于以可持续性方式实现该目标。

 行动愿景

我们根据公司使命和愿景制定 2030 年可持续性目标,包括每年的明确目标,以保证实现目标。

 碳中和

到 2030 年实现碳排放量减少 70%。在以下领域:机构、运输和旅行以及供应链。
抵消全部剩余排放量。

 

 循环解决方案

减少、重复利用和回收利用。
新产品、解决方案和销售模式采用可持续性设计。我们的目标是在整个价值链上使用循环材料。

 社会责任

在我们的整个供应链上实施 UNGP 和 OECD 指南,逐步延伸至最大型供应商的下一级。